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月8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在热烈的掌声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向获得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代表颁奖,并同他们热情握手表示祝贺。李克强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大会上讲话。张高丽主持大会。
由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卫星制造厂、内蒙古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等五家单位、高校共同攻关完成的“航天器舱体结构变极性等离子弧穿孔立焊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由清华大学、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工业大学、沈阳重锻液压机制造有限公司、北京天力创玻璃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七家单位、高校共同完成的“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成套装备与工艺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获得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其中,韩永全教授是“航天器舱体结构变极性等离子弧穿孔立焊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成果主要完成人之一。这是1991年以来,我校首次获得国家级科学技术奖,是我校近年来加强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促进成果转化,科研项目、科技成果和产学研合作取得新进展的集中体现;也是持续创新科研思维,加强科研创新体系建设,深化科研体制改革,推行科研目标管理,广大教师积极参与科研工作,潜心钻研,攻坚克难,激发创新活力,提高创新质量的反映。
“航天器舱体结构变极性等离子弧穿孔立焊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将VPPA(变极性等离子弧)穿孔立焊工艺及装备成功应用于我国首个进入太空的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主体结构的高精密焊接。该焊接装备及工艺的成功应用,使我国航天器精密焊接技术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其中,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韩永全教授作为主要参与者的在该项成果中完成了脉冲调制变极性等离子弧焊接电源系统的维弧单元和变极性单元,并协助完成了VPPA穿孔立焊工艺规范的确定,建立熔池图像监测系统,对熔池正面和背面图像进行实时处理以便进一步分析,对该项成果创新点:“探明等离子弧零流瞬时行为机理,利用逆变电源快速响应加快电流过零速度,并在换向时采用“电压+电流”脉冲联合稳弧技术使电弧空间保持在较高温度和电离度,保证VPPA电弧焊铝的过零稳弧;提出电极和喷嘴之间的电击穿后出现双弧的根本原因是维弧电源通路提供了主电弧的旁路通道,并采用维弧通路物理截止方法从根本上避免了变极性等离子弧焊接中的双弧问题,保证载人航天器中超长复杂焊缝对焊接电源提出的长时间连续稳定工作的要求”做出了重要贡献。
“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成套装备与工艺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实现了我国在重型挤压装备,涡轮盘用高温粉末合金挤压技术研究和应用领域的空白,对国家战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成果中,我校邢永明教授、理学院周承恩副教授等教师组成的课题组完成了该项目挤压机支撑结构的力学分析和挤压模具退出过程的数值模拟和解决方案。挤压机支撑结构是挤压机与基座连接的部件,由四个基座组成,承载了挤压机的全部重量,是挤压机最重要的承载部件之一,其力学设计要求很高。我校课题组承担了该支撑结构的力学分析工作、用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计算了该构件的全场应力应变分布规律,对高应力区的强度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和校核,对结构整体变形和刚度进行了计算。用电测法对构件的强度和刚度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得到了高应力区的应力分布规律实验数据。通过大量的计算、实验、分析,提出了该组结构安全性的评价标准,为该结构的设计和解决制造过程中的难题提供了依据。同时在该项成果中,大型挤压件的模具退出是一个关键技术。在加压过程中由于模具和构件之间的粘结、挤压、摩擦,使模具无法退出,导致模具和产品的报废,造成巨大的损失。课题组用数值仿真技术模拟了挤压的全过程。在此过程中,研究了和解决了模具材料和被挤压材料的高温本构关系、超大塑性变形的演化过程、挤压材料的热应力场和热变形场、模具和加压件之间的摩擦力规律等关键技术问题。通过仿真模拟,提出了多种模具的几何形状和材料的设计方案以及模具的退出程序,成功的解决了这一难题。
我校是本次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表彰中内蒙古自治区唯一获奖高校。
(供稿:宣传部、科技处)
|